中庸麻雀史觀

第八章 ~ 自摸論

在部份的現代章法,「自摸」的比重是相當之高:同一手牌,自摸便會有多至三倍的收入。 筆者視此為歪風,並稱之為「自摸濫賞」。 就讓我們來檢討一下自摸濫賞的來龍去脈。

舊章的「自摸」一番來自訛傳

舊章基本上採用了古典麻雀裏比較普遍的和種,但是卻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外: 任何的牌,只要是自摸和牌,便可以加「自摸」一番。

古典麻雀的確是有「自摸」這個和種,但自摸在古典麻雀裏由始至終都是2副和種, 筆者從來沒有聽過有任何增值。綜觀古典麻雀的其他2副和種,即邊、嵌、獨、對碰, 也都沒有增值過,並且後來在廢除副點的過程中消失了。 這也難怪,因為與4副和種比較起來,2副和種是容易很多,沒有增值的理由。 作一個具體的比較,每巡三家對手各打一張牌後自己便摸一張,所以理論上自摸的比率為四分之一 (實際上對手會扣起危險牌,所以高手對局時自摸的比率往往更高); 「嶺上開花」則在「聽牌時開槓」的前提下,假設是聽兩扉,才只有17分之一的機會。 兩者實戰時的出現率,有打麻雀的讀者自然心中有數。 假如說「自摸」是從古典麻雀的2副「增值」到舊章的一番,這實在很難說得通。 舊章「自摸」這個一番和種的真正來源,筆者推測有兩個可能性。

第一個可能性,就是古典麻雀後期「門前清自摸」這個一番和種的訛傳。 我們要理解,在中國麻雀流傳的歷史裏,看書來學麻雀的人,恐怕不到百分之一, 絕大部份的人,都是透過「口耳相傳」來學麻雀的。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情景,有人拿著一手門前清的牌,當他自摸和牌時, 便很興奮地宣佈自摸和,並且因為是(門前清)自摸而加多一番。 此時如果背後有一個初學者在觀戰,但他又不太理解規則的話, 便有可能誤以為凡是自摸和便可多計一番,不知道只是門前清的牌才有這個機會。 另外門前清自摸的手牌,因為每一張牌都是自己摸回來的, 所以有人把之別稱為「自摸和」也說不定。(這叫法在今日的日本也很常見。) 但這叫法,很容易令初學者產生混淆。「門前清自摸」在古典後期是比較普遍的和種, 但去到舊章這個和種便不翼而飛,有可能是因為訛傳變了「自摸」。

另一個可能性,就是「出銃么二制」裏,自摸時向各家收雙倍, 有人將這說成當「一番」來計,但又有人說是收雙倍,有初學者聽得一頭霧水, 於是就誤解為加完一番後再收雙倍。

初學者的誤解,以訛傳訛地傳了開去,又沒有權威性的公式機關來糾正, 就這樣變成了舊章的「標準」規則。

出銃么二制有不良副作用,促成了自摸濫賞

回頭看「出銃么二制」,自摸時以和牌者代替莊家,向三家各收雙倍,三家合計便是六倍。 銃和時,向銃家收雙倍、其餘兩家收一倍,合計便是收四倍。 比較起來,自摸的收入是銃和的一倍半,再加上自摸的一番,合起來自摸便變成了三倍收入。 出銃么二制裏自摸的計法,是直接從「莊家么二制」的莊家和牌承繼過來, 可能以當時的人(麻雀坊眾)的智力及數學知識,未曾想到更好的方法 (如「中庸出銃制」,後述), 「權宜」之下就這樣計了。但這計法是否合理? 原本莊家么二制擺明是著重莊家,莊家不止有收雙倍的利益,也有付雙倍的風險; 古典麻雀裏,三家閒家圍攻莊家是策略的一部份。 把著重莊家轉成「著重自摸」,這沒有道理也沒有好處, 出銃么二制的目的原本是要「著重出銃」,著重自摸只是「不良副作用」。 查實這自摸的計法,是承繼了莊家么二制的外表形式,但內涵卻變了質, 無端端加重了運氣成份,也違反了造牌麻雀的原則 (同一手牌,沒理由說因為自摸就變得有三倍的「美感」)。 「自摸濫賞」某程度上減輕了放銃者的責任,與出銃么二制的本來目的背道而馳,自相矛盾。

有一說,自摸理論上是四分之一的機會,所以收三倍是合理。 如果那樣也說得通的話,海底撈月、嶺上開花豈不是要收一百倍,天和要收三十萬倍? 以偶然類和種來說,有四分之一機會的和種完全不值得收三倍,連一倍半也不值得。

明言不是,撥亂反正

舊章的「自摸濫賞」,輾轉流傳到中國各地、各種現代章法,在中國的雀迷之中, 已成根深蒂固的觀念,很多人都以為是麻雀的當然規則。 但這源出於「不良副作用」與「訛傳」結合而成的謬誤,到了今日,是撥亂反正的時候了。 就算筆者的推測錯誤,舊章的「自摸」一番真的是從古典麻雀的2副增值過來, 這樣高頻度的偶然類和種也是不合牌理(數理),理應廢除。

針對這點,「中庸」立下了「固定收入原則」, 而且更強調這不單是一條普通規則,而是鐵定原則。


前一章目錄下一章

© 2009 Alan KWAN Shiu Ho